《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一人不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组织实施了多轮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行动,扶贫的标准不断提高,内涵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已累计脱贫25.7万人,14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
记者在赣榆区黑林镇的一家纺织企业,这是镇里的扶贫产业之一,吸纳周边的低收入人口前来就业。近年来,黑林镇坚持精准帮扶,聚焦产业发展,持续带动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有效增收。
这家企业有100多名工人,姜守刚就是其中的一员。几年前,他在外打工时因伤致残,家庭陷入贫困,在镇里的安排下,他来到家门口的企业上班。
黑林镇属于丘陵山区,山贫地薄,2012年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3174户8751人,贫困发生率19.61%,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繁重。全镇在大力招引服装、箱包等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产业扶贫。截至目前,全镇种植蓝莓、猕猴桃等特色水果3万多亩,先后引进农业种植、加工类企业13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持续多年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经历了从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局部扶贫到重点县、重点片区、贫困村、贫困户全方位扶贫的过程。扶贫标准从人均年收入1500元提高到2500元,到现在又调整到6000元。
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省定经济薄弱村由2016年初的36.1万人、149个分别减少到9.2万人、8个,累计脱贫25.7万人、141个村达标,总体进度分别达到73.6%、94.6%。
站在黑林镇的果园里,看着果农们忙碌地采摘,记者深深感到,这是一片潜力无限的热土,这秋天丰收的果实经历过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酝酿,饱含着农民的汗水,承载着全面小康的梦想。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