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文明旅游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2020-04-01 10:53:40

虽然旅游“黑名单”制度颁布实施已经很长段时间了,但旅游景区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不文明旅游行为仍然屡屡发生,一些游客面对劝阻置若罔闻。

不文明旅游行为屡禁不止,这固然与国民的文明素质有关,但笔者认为主要与制度的刚性执行不够密切相关。

2015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制度规定,一旦游客被列入到“黑名单”,其不良信息记录将被保存1-2年,而且将影响到其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但据了解,实行一年多来,“不文明游客黑名单”上只有20多个人,其他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当事人至今未能出现在旅游部门的“黑名单”中,“黑名单”的“拉黑”速度和范围与众多的不文明行为相比,均有明显不足。再加上“拉黑”采集“黑名单”证据的工作大量依赖于本身无执法权限的旅行社或导游,也极少能兼顾到在景区之外的饮食、交通和城市观光等环节的不文明行为,客观上限制了“拉黑”的广度,影响了这一制度的威慑力。制度执行刚性不够,使乱扔垃圾、乱刻乱画屡禁不止,对劝阻置若罔闻,无济于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解决不文明旅游行为也不单单是景区和游客方面的事情,需要多方面的协力配合、共同努力。

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国民的旅游文明素质,通过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旅游,营造文明旅游的社会氛围,促使国民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通过培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尊重出游地居民的文化和习惯,自觉保护当地的环境,文明旅游。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不文明旅游地的惩戒力度,通过设立旅游警察,加强旅游执法;对严重旅游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列入旅游不文明“黑名单”;将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通报给游客单位,将其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将被“拉黑”的游客信息通过内部信息平台通报给旅行社、景区、饭店,限制其购票参观等方式,使旅游不文明行为者受到惩处和限制,遏制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