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际如何享用“果蔬盛宴”

夏秋之际,气候多变且湿气更重,正确掌握食用果蔬的知识,对于家长和孩子们显得尤为重要。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且热量低,对于满足人体微量营养素的需要,保持人体肠道正常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蔬果中还含有各种植物化合物、有机酸和芳香物质等成分,能够增进食欲助消化,促进人体健康。
我国居民蔬菜摄入量低,水果摄入长期不足,成为制约平衡膳食和某些微量营养素不足的重要原因。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之一:动物性食物(畜禽肉)多, 植物性食物(谷类/蔬菜/水果)少。 那么怎样吃蔬果才能保证摄入的质和量,并且带来最大的健康效益呢? 坚持“三原则”保证摄入“量” 餐餐有蔬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多吃蔬菜,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因此,保证在一餐的食物中,蔬菜重量大约占1/2,这样才能满足一天“量”的目标。膳食要讲究荤素搭配,做到餐餐有蔬菜。在食堂就餐,每顿饭的蔬菜也应占整体膳食餐盘的1/2。对于三口之家来说,一般全家需要购买1~1.5kg新鲜蔬菜,并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中晚餐时每餐至少有两个蔬菜的菜肴,适合生吃的蔬菜,可以作为饭前饭后的“零食”和“茶点”,既保持了蔬菜的原汁原味,还能带来健康益处。 天天吃水果 推荐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一个三口之家,一周应该采购4~5kg的水果。选择新鲜应季的水果,变换购买种类,在家中把水果放在容易看到和方便拿到的地方,这样随时可以吃到。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吃水果的兴趣,应以身作则,可以将水果放在餐桌上,成为饭前饭后必需的食物,通过讲述植物或水果神奇故事、摆盘做成不同造型来吸引孩子,从而增加水果的摄入量。 蔬果巧搭配 以蔬菜菜肴为中心,尝试一些新的食谱和搭配,让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装点餐桌,愉悦心情。家长也应提供如什锦蔬菜、大拌菜等菜肴,利于孩子进食更多的蔬菜。吃蔬菜不能偏食,换着颜色吃,蔬菜营养更丰富,能使身体更加健康。红色的蔬菜富含番茄红素,可增活力;黄色的蔬菜含胡萝卜素,保护视力;紫色的蔬菜含花青素,预防朽迈;绿色的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和类黄酮,护心护肝;白色的蔬菜水分和糖分含量高,美肤润肺。 挑选“三要素”保证摄入“质” 蔬菜、水果品种很多,不同蔬果的营养价值相差很大。只有选择多种多样的蔬菜,合理搭配,才能做到食物多样,保证膳食健康。 重“鲜” 新鲜的应季蔬菜,颜色鲜亮,如同“鲜活”有生命的植物一样,其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味道清新;而且仍在进行着呼吸、蒸腾和成熟等植物生理活动,使用这样的新鲜蔬菜水果对人体健康益处多。每天早上买好一天的新鲜蔬菜,不要过长时间放置。原因在于无论是蔬菜,还是水果,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不但水分丢失,口感也不好;蔬菜发生腐烂时,还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对人体健康不利;放置过久的水果或者干瘪的水果,不仅是水分的丢失,营养素和糖分同样有较大变化。 腌菜和酱菜是蔬菜储存的一种方式,也是风味食物,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要使用较多的食盐,会导致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研究表明,在腌制几天到十几天之间,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高峰,但经过2~5周后,又会慢慢地回落。一般传统腌菜20天后可以达到安全水平,所以要警惕短期腌制蔬菜(“暴腌菜”)。少吃腌菜、酱菜有利于降低盐的摄入。 选“色” 根据颜色深浅蔬菜可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深色蔬菜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和紫红色蔬菜,具有营养优势,尤其是富含β-胡萝卜素,是我国居民膳食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应特别注意多摄入。深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橘红色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紫色菜如紫甘蓝、红苋菜等。这些深色蔬菜应占到蔬菜总摄入量的1/2以上。选择不同颜色蔬菜也是方便易行地实现食物多样化的方法之—。 多“品” 蔬菜的种类有上千种,挑选和购买蔬菜要多变换,每天至少达到5种以上。简单来说,蔬菜可以分为碳水化合物和非碳水化合物蔬菜,深色和浅色蔬菜等。叶菜、十字花科蔬菜如油菜、绿菜花(西蓝花)、各种甘蓝等,富含营养素和异硫氰酸盐等有益物质,应该多选。鲜豆类是居民常选菜肴之一,蚕豆、豌豆、菜豆、豇豆、豆角等风味独特。豆类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菌藻类食物如香菇、平菇等,维生素B2、铁、硒、钾等含量都很高;海带、紫菜富含碘。每种蔬菜特点都不一样,所以应该不断更换品种,让孩子既享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又保持膳食营养平衡。 水果的种类丰富多彩,除了从颜色和甜度区别水果种类外,另一个就是从季节来区别,夏秋当属水果最丰盛的季节,不同的水果甜度和营养素含量有所不同。
编辑丨张艳
审核丨张弛
来源丨食安港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