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你孩子吃“糖”了吗?

2022-01-25 11:22:4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结构也变成以高能量、高蛋白为主,甚至有时候长辈的溺爱,往往更容易导致儿童肥胖。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也就是说6岁以下的孩子每10个中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每10个中有2个超重或肥胖。


图片

(图源网络)


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超重?


判断6岁~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是否超重、肥胖,只需测出孩子的身高、体重,计算出BMI(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然后对照下表简单自查一下就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2]

 

图片


孩子超重了,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长大就好了,一长个就变瘦了”,甚至爷爷奶奶还认为“胖乎乎的很可爱有福气”,但是事实却是,小时候超重或肥胖的孩子长大了很可能持续超重肥胖,甚至超重或肥胖还会带来一些潜在的身体危害。


图片

(图源网络)


超重和肥胖会给儿童增加心脏疾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3],其中2型糖尿病曾被认为只有成年人才患病,但这几年随着儿童肥胖率的上升,甚至发现糖尿病发病低龄化的趋势。除了这些成人病,肥胖对儿童的精神也会有影响[4],孩子可能会因为肥胖的体型和反应迟钝被同学嘲笑,进一步发展成为受欺负,最终往往出现厌学、逃学现象。

 

一旦意识到孩子变胖了,


那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目前,家长普遍都能认识到少吃油炸食品等高脂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改变暴饮暴食、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增加适当的户外运动,确保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超重肥胖儿童的健康状况。


但是家长容易忽视的是添加糖摄入对儿童青少年的危害。 [5]


添加糖是什么?添加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容易忽视。它是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及糖浆,常见的包括白砂糖、绵白糖、红糖、高果糖玉米糖浆、蜂蜜、浓缩果汁和葡萄糖等。添加糖主要生产加工食品如饮料、果汁、甜点和糖果等。而这些甜食正是孩子们难以抗拒的。


图片

(图源网络)


糖对孩子的危害


远比你想象中的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儿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源丁香医生)


25g糖是什么概念呢?一听可乐中的添加糖是27g,一杯500ml全糖奶茶中的添加糖是60g。很多我们认为“健康”的食物添加糖也不少,一包100g的果蔬干中的添加糖有34g,一小碗(60g左右)早餐麦片中含有6.5g添加糖,加入果料的麦片添加糖含量更高。[7]


虽然我国居民添加糖摄入水平不高,但作为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含糖饮料消费人群比例及其消费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青少年糖的摄入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8]


图片

(图源网络)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0年5月通过决议并发表了一项建议:不应以任何形式在儿童聚集的场所推销富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添加糖或盐的食品[9]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深圳卫健委)


深圳已经迈出第一步,2021年1月1日起,如果商家不设置健康提示标识,将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10]


最重要的是不能一味迁就孩子的口味,放纵孩子养成嗜甜的习惯。


图片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用就点个赞哈,比心~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_新闻发布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WS/T 586-2018 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

[3]叶佩玉,陈芳芳,米杰. 儿童期肥胖的健康危害:来自中国人群的证据[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1):97-100.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6.01.018.

[4]王冬,胡小琪. 超重肥胖与儿童少年心理、行为改变[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5):274-278.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7]丁香医生:19个偷偷加了糖的零食,让你吃得不多还长胖;https://mp.weixin.qq.com/s/B7J0YUXWFn4nCmGrawnG7w

[8]谢梦. 含糖饮料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关系[J]. 卫生研究,2018,47(5):862-865,870.

[9]WHO:关于向儿童推销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一系列建议;  WHA63_REC1-ch.doc who.int

 

[10]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深圳市酒精饮料碳酸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制作标准和设置规范(试行)的公告;

https://wjw.sz.gov.cn/xxgk/tzgg/content/post_8388783.html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丨张艳 

审核丨张弛

来源丨食安港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