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天平》拓展司法服务保障护航“一带一路”建设

2018-01-05 16:49:48

【连云港传媒网】2017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不断拓展延伸司法助力职能,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司法服务保障措施,全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建设。

目前,连云区人民法院徐圩新区人民法庭刚刚“满月”。这是全省最年轻的人民法庭之一,是我市法院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成立的专门法庭,将发挥位于一线、贴近基层的优势,围绕徐圩新区产业发展重点,不断提升法官专业化审判能力和司法服务能力。

连云区人民法院徐圩新区人民法庭庭长 赵燕:积极搭建法律服务工作站、巡回审判等司法服务平台,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

为了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护航“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建设的十二条意见》,涵盖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优化公平公正营商环境等内容;与上海海事法院签订《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司法协作机制;对涉连云港港口有关案件进行专项调研和集中执行,为港口集团挽回经济损失2700多万元。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蔡绍刚:我们主要从审判机构上来提供保障,比如说我们在去年的8月3日成立了开发区法院。主要是一个有效的审判组织,来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重要的一些案件纠纷的依法处理。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需要公平公正的法治来优化营商环境。2017年5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中哈物流国际货运代理纠纷第一案,体现了高效的审判效率和平等的保护理念。去年1至11月份,全市法院执行结案19970件,同比上升2.52%,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活动179场次。同时,我市法院强化对新能源、新医药等全市支柱产业和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日出东方太阳能公司总裁 万旭昶:市中级法院经常到企业来培训,给我们讲解一些法律知识,同时我们遇到一些难事以后,去汇报以后能得到一些反馈,得到一些指导性意见。

司法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打造连云港品牌。我市法院积极打造资源环境司法品牌,建立资源环境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劳役代偿”“异地补植”等举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我市设立全省首家资源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目前已扩展到3处。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蔡绍刚:我们依托灌河流域要打造一个海河综合管辖的这样一个审判模式,去年的12月21日,省高院正式批复。从今年1月1日起,我们将审理涉及到连云港全市,盐城、淮安的部分地区,以及南通的海域和灌河流域的相关案件。

(新闻综合频道《连云港新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