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志愿服务工作给予肯定、寄予期望。“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恻隐之心”、“慈悲”、“尊老爱幼”、“感恩”等理念,为我国志愿服务埋下了思想的种子。到今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已成为我国现代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组织是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是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20世纪60年代,自愿上山下乡的第一代知青邢燕子、侯隽等人,可以说是我国志愿服务的前驱。在当代,更涌现了无数优秀志愿服务者。徐本禹,推迟两年入学就读硕士研究生,到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支教;莫锋,北京大学毕业后毅然到内蒙古巴林右旗支医,一年后扎根在当地;周毅,放弃东部优越的工作条件,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四川当起了村官……这些志愿者的作为,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激励人心,震撼灵魂,不断汇聚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正能量。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当代中国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志愿服务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实施了志愿服务领域的第一部国家层面立法《志愿服务条例》,以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促进了志愿服务队伍的不断壮大,服务领域及对象的不断扩展,以及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的日趋健全。目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1.09亿人。遍布城乡基层的志愿服务,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有力助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文明进步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志愿服务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一方面,志愿服务正处于我国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的特殊历史阶段。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志愿服务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精准扶贫、开展义诊、助学、文化等志愿服务的优势领域,农村地区有比较迫切的现实需求。此外,志愿服务的组织能力、激励保障以及行业规范有待完善。因此,要针对这些领域、地区和问题,把志愿服务进一步组织好、开展好、引导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及时、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只要坚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志愿服务系列重要指示重要讲话为指引,坚持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汇聚志愿服务力量,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激发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活力和创造力,不断付诸实际行动和大力作为,就一定能够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解晚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