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店经济”更加红红火火
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发展“小店经济”。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把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小店经济”、步行街发展状况作为城市创优评先重要的评比条件,再一次强调发展小店经济。
小店大多数是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小店经济是一个地区或网络平台聚焦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微型店铺,形成促进多元化、个性化消费发展的经济形态。
得益于政策支持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经营门槛降低,我国小店经济迅猛发展。有关机构发布的《2019中国小店经济温度图谱》显示,2019年,日流水3万元以下的各类小店,流水平均增速35%;一半以上小店增加雇员;一半小店凭信用获得贷款支持,99%实现“有借有还”。1亿多小店吸纳了约3亿人就业。以网店、街边店、路边摊等组成的各类小店,经济活力和健康程度均超出预期。
作为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处于经济运行末端的小店经济,是整个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联系着就业和民生,不仅能够促进消费,还起着拉动生产的重要作用。单个小店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总体数量巨大、分布范围广泛,是繁荣城乡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韧性、活力和潜力所在。但小店经济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受疫情影响,不少小店面临经营困难。
当务之急,是尽快扶助其复工复业,破解房租、水电、人力等方面的难点痛点。对此,近期我国出台了财税、社保、金融、降低成本四方面援店纾困政策。比如,对所有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将3月至5月增值税征收税率由3%降到1%;将住宿餐饮业2020年发生亏损最长的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2月至6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湖北以外中小微企业免征,湖北企业免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低息贷款,定向支持个体工商户;2月至6月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5%;减免国有物业租金等。把这些“真金白银”用到小店身上,对其渡过难关的作用不言而喻。
长远来看,发展小店经济,要结合智能化改造,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于小店而言,需要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比如,探索线上预订,点对点配送到小区;接入电商外卖平台,实现“无接触配送”。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这种方式下单配送的社区小店,复工率比商圈小店平均高出23%。目前复工复产好的,多是数字化程度高的。
对于各地来说,在理念认识上要把小店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民生基础、经济形态,以及城市美学的必要构成,加以重视和推动。一方面,结合特色商业街、步行街升级改造,结合智慧社区商圈建设、智能化购物场景打造,结合发展夜间经济,培育发展老字号、网红店、夫妻档等,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大文章。另一方面,避免简单生硬一刀切地对待和管理流动摊贩,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营造优良营商环境。这些,都是大力发展小店经济的题中之义。不断积极作为,“小店经济”定会迎来更加红红火火的明天。(茅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