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两会地方谈】漫评:化危为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2020-05-29 12:01:14

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极不寻常,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前所未有,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 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都是化危为机的基础。


化危为机,我们有系统的政策举措。在财税、金融、社保、用能等8个方面推出90项政策措施,惠及几亿人,及时有效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我国经济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5月小长假后,发电量每天增长5%-6%,铁路日装车数量稳步增长,一些重要企业的生产经营增长幅度超两位数……国内疫情基本阻断后,我国经济运行恢复势头稳中向好。近日闭幕的“两会”,更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发展动力。

 

 


“稳”字当头,以“六稳”促“六保”。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和利率持续下行,稳企业增信心。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消费、投资、贸易协同发力。扩大内需,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重点支持 “两新一重”建设。在贸易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质”字打底,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也有慎重考虑,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决不意味着放弃稳增长,无论是稳就业保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都需要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不追求增长率具体数字,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凸显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理念。


“新”字破题,全面强劲发展新动能。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时,连连以“新”字破题,为经济发展攻坚克难、化解风险指明了具体路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抓好“新”机遇,念好“新”字诀,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必将更加强劲。


“改”字减阻,持续放大制度建设优势。困难和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不久前颁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两个深化改革的重磅文件,进一步提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有实力、也有能力克服当前困难,既定发展目标一定能实现。

(文/何芗婷  图/李文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