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三字经”,复“苏”经济推动发展
6月18日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36个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南京排名第六;在100个经济活跃城市综合排名中,苏州第一、南通第二、无锡第四,常州、盐城、徐州、泰州、宿迁在前20名之列。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近年来,江苏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显著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当前,江苏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制度供给的确定性,有效对冲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为经济稳健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浇透政策的“水”。去年,江苏发布《聚焦企业关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疫情之下,江苏先后出台“促进经济循环畅通‘苏政50条’”“支持中小企业22条”“稳外贸稳外资22条”“能源保供10条”“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8条”等,打好政策“组合拳”。落实税收减免政策、顶格减免企业社保费等,支持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扶持文旅及商贸服务业、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技改以及低收入农户,实施贷款贴息免息、融资担保及复工复产保险补助,落实电费减免政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多次点赞江苏:苏“惠”十条,这是疫情发生后全国首个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南京率先发放总额3.18亿元的消费券,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这些及时有力的政策之“水”,稳住了市场主体,加快了全省经济复苏发展。
施足制度的“肥”。江苏省经济总量和市场活跃度都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有更高期待。去年《南通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从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投资吸引力、强化市场监管服务效能等方面出台一揽子重点举措。今年,《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提出,“努力在法治诚信、智慧政务、企业服务、资源配置、合作共赢、统筹协同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盐城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从降成本、强服务、树诚信、治顽症四个维度发力营商环境优化。《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0》推进各领域改革再突破、创新再深入、制度再完善。这些都不断更好满足了市场主体期待,培厚了市场主体壮大的土壤。
做深品牌的“功”。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因地制宜,注重基层首创、强化集成创新,致力“品牌化”打造。南京“宁满意”,“苏州最舒心”以及昆山“昆如意”,无锡“无难事、悉心办”等,已成为全省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特色品牌。疫情之下,江苏围绕保市场主体,大力优化市场准入环境,进一步释放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公正监管的信号,提振市场信心。在全省范围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开展平台经济集群登记试点,推进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截至今年5月底,江苏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100万户,5月份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0.3万户,同比增长34.2%,已经连续两个月增长超过30%,尤其是高技术企业连续同比增长接近30%,以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明显激发,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洪骁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