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颂歌》缘何打动我们?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近日在北京演出。该剧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为原型,从多个维度全面反映了湖南精准扶贫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画卷。主创团队多次深入扶贫一线调研,综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扶贫故事讲述得真实、好看。(11月9日人民日报)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一个小村的精准扶贫故事,浓缩为一部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大地颂歌》以扶贫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因地理环境恶劣,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小雅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过上幸福生活等故事,在湖南公演时就曾出现场场满座、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进京展演同样座无虚席、门票“秒光”,赢得观众的一片喝彩。《大地颂歌》缘何叫好又叫座?究竟是什么打动着我们?
直抵人心的初心赞歌。湖南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十八洞村曾是深度贫困村。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考察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决战脱贫攻坚在华夏大地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展开。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军令状;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有我一把米,就有乡亲们一碗饭”的承诺,“跟贫穷干一仗!搞起!”的豪迈,无不真实展现出广大党员干部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理念,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们啃硬骨头、攻克坚固贫困堡垒的风采。艰苦卓绝的精准扶贫实践,闪烁着初心使命的灿烂光辉;世界瞩目的伟大脱贫成就,提交出人民至上的闪亮答卷。
鼓舞人心的幸福欢歌。“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十八洞村是个纯苗族村寨,2013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不少人家唯一电器是电灯,泥巴糊的墙四处漏风。历经7年“造血式”精准扶贫,初步形成了猕猴桃、手工艺加工业、文化旅游业等支柱产业,2017年2月退出贫困村,2019年人均纯收入已达14668元。十八洞村摘掉穷帽只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一个杰出典型,连续7年年均脱贫人口突破千万,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10.2%降至2019年底的0.6%;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人们欢歌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的同时,愈加坚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奋斗创造更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
激荡人心的时代壮歌。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作为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参演剧目之一,《大地颂歌》聚焦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打破常规艺术表现手法,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讲述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描绘精准扶贫的壮阔画卷,生动而又质朴地展示了中华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光辉历程;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精准扶贫的重大成效、先进典型和伟大精神,呈现出一幅从深度贫困奔向共同富裕的中国乡村巨变图景,给人启迪、让人振奋、催人奋进。中国减贫事业伟大实践谱写的时代颂歌,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接力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续写新辉煌。(秋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