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渐进式生育政策调整值得期待
5月1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我国人口总规模长期居世界第一,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家庭养育子女成本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人们逐步淡化了养儿防老观念,育龄人口生育意愿有所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之前,我国就已提前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也持续加快,“十四五”时期将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变为长方形,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愈加凸显。
十三五”放开“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曾短暂出现生育高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随后却连年大降,新增人口数量呈“先高后低”之势,到201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至3.34‰,低于“全面二孩”政策启动前的2015年,政策效果远不及预期。
“放开了”仍然“不愿生、不想生”,表明政策限制只是生育“疼点”和堵点”之一,人们担心“生得起、养不起、教不好”等经济社会因素才是影响生育的更大“疼点”和“堵点”。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房价问题、养老问题、教育问题是影响人们生育愿望的主因。人口问题,不是单一的社会学问题,更不是单一的经济学问题,而是复杂且环环相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据联合国测算,我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4.6亿的峰值后趋于下降,2050 年降为14.0亿,人口结构将变为倒金字塔形。从经济层面来看,总人口的负增长将带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重打击。
在此背景下,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发布,其中关于人口政策的内容引人关注。“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建议》提到,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预计未来5年生育政策会有渐进式调整,比如放开三孩生育。比如针对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的问题,国家卫健委已明确“可以探索”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限制。“十四五”时期人口政策的重要变化,集中体现在包容性、全面性、前瞻性和均衡性这几个关键词上。尤其是“生育政策包容性”的表述,应属首次提出。
人口直接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人口政策必须具有前瞻性,这是人口规律决定的,也是我国多年人口政策的经验总结。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势在必行,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未雨绸缪,渐进式生育政策调整值得期待。(吴建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