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事关孩子光明的未来
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光明行动》)。光明行动提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及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主要任务。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光明行动”的核心是“一增一减一保障”。“增”就是要增加学生的体育课,特别是户外活动的时间;“减”就是要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包括校内课业的负担和校外辅导的负担;“保障”包括照明环境的改善和近视矫正、技术指导方面的保障,以及“一增”和“一减”在制度设计上和具体行动上的保障。
培养良好的视力卫生习惯。教育每个学生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学会劳逸结合,做到合理作息,养成科学用眼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3次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少吃甜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确保学习不依赖电子产品;年级组和学科组要对作业的内容、数量和完成时间做好综合统筹,让学生多实践而非多做作业,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各地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通过开展评议考核督查。加强近视防控工作督查,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指导推动各地逐级精准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政策要求,不断提升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学生用眼行为改进率、视觉环境条件达标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率。依托“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全国爱眼日”等活动,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配合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马锡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