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为发展注入“金动力”
财政部日前公布今年前4月财政收支情况:1—4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25.5%,两年平均增长3.6%。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晴雨表”,是体现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今年我国前4月的财政收入增长,体现了经济恢复性增长对财政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财政经济绝不是只管收支的钱袋子,而是调节经济的大杠杆”。今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注重向民生领域与基层倾斜,注重调整结构、保障民生、提升绩效,提高了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聚焦实际精准施策,调整结构“稳大盘子”。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探索的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严峻深度检验着我国财政政策的承压能力与应对水平。我国强化“一盘棋”思想,紧扣发展目标推动实践,结合实际调整结构,为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强力支撑。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兜住了农民增收底线,减税降费政策的完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增支”促“减负”,财政政策的“精准滴灌”增强了农民与企业的获得感,成为农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为培植国家财源提供了有效保障。
兜牢兜实民生保障,精打细算“过紧日子”。“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积少成多则泉大水足,勤俭节约能厚实家底。今年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过紧日子”的财政政策不是短期的应对之策,既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是长远的利民之举。我国对财政支出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钱袋子”一分一厘都花在“刀刃上”,以制度管好预算、补足短板弱项,强化应对外来挑战的抗力和底气。对于刚性的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发挥财政裕民之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医疗就业等重点支出上持续增加,进一步增强民生福祉。
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钱必问效“迈大步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关系着财政作用的发挥。财政政策要为全局服务,有“大财政观”,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在资金使用上,我国着眼长远、强化统筹,对长期支出进行战略性规划,动态优化资金使用基准,让预算收支计划编制贴合实际、切实可行,注重全面、强化导向。注重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着眼全局突出结果导向,准确供给与调控;依托创新,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实施政府改革、财税改革和配套改革的制度创新,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市、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用好用足创新机制,用好用活“财政杠杆”,提升财政支出的放大乘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我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大盘子”“过紧日子”“迈大步子”中提质增效,确保财政资金科学安排,夯实财政收入增长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动力”。(郭素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