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袁隆平一样的追梦人

2021-05-24 10:03:54

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5月23日 人民日报)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长沙街头,鲜花卖脱;灵车过处,夹道相送;互联网上,哀思如潮……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悼这位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缅怀他“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的心路历程。

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从1976年到2018年,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8.5亿吨。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约7000万人口。袁隆平坦承自己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把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坚守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底色,从“杂交水稻之父”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国之大者”。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为让“禾下乘凉梦”从理想变成现实,袁隆平“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几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刻苦攻关,不懈探索、忘我付出,去世前两个月还坚持在海南杂交稻基地工作,病危之际每天都挂念水稻问天气。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目标接连实现,2020年又创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新高,一次次重大技术创新,一条条亩产刷新纪录,为回答“中国人靠什么养活自己”的世界之问、破解全国和全球温饱难题作出巨大贡献,他就是一粒植根人民、扎根大地的“好种子”“金种子”。

“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是联合国官方微博给予的高度评价。袁隆平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追求,矢志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攻坚克难攀登一个又一个科研高峰。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杂交水稻惠及世界各地,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袁隆平以心系天下苍生的赤子情怀,不倦耕耘、奋发追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树起一座闪亮的精神丰碑。

“我有着一个梦,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光给了它希望,雨给了它滋养,它陪种子成长……”袁隆平作词的《我有一个梦》激荡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斯人已去,精神如炬,功勋永存。崇敬、缅怀“杂交水稻之父”,就要珍视、铭记他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就要做像他那样的追梦人,始终把国家和人民装在心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一往无前。(时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