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政“红线”当“始于心 行于止”

2021-06-25 10:56:49

安置房为何变成违规建筑?农田流转后竟被硬化处理?“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如何处理?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林业局局长沈建辉和各业务处室相关负责人走进省《政风热线》,就土地管理、不动产登记、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问题现场回应群众关切。刘聪表示,我们下一步将认真分析,梳理大家提出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人民网江苏频道)

安置房违建问题、农田非法流转问题、“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问题,都是关系国家资源、人民利益问题,都是涉农问题。实现小康生活,乡村振兴必先行,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对政府政风有认同感,应该时刻藏于心、敏于行。。

急功近利思想要不得。《政风热线》提到的阳光家园安置小区房屋交付8年多,因房屋违建产权证迟迟拿不到,同镇的幸福家园安置小区也同样问题问题,涉及200户居民,期盼和等待的都是普通的乡村百姓。其根本原因是镇政府为了集聚人气,发展镇区经济,打了一点“擦边球”,故决定于2011年11月违法用约90亩土地建幸福家园安置房;阳光家园小区也是镇政府为了解决一期工程款,违法征用40多亩土地,并同意开发商规划建设并做出的行为。这样的“擦边球”明知违法,为什么相关部门还敢打,主要是急功近利思想在作怪,认为责权大于法权,结果是弄得政府没面子,人民群众诉苦难。因此,看似小事,实则应该引以为戒、坚决杜绝。

资源红线碰不得。《政风热线》提到某县一村承包地被村里统一流转问题:村承包地承包给一家养殖企业规模化养殖肉鸡,涉及600多亩农田流转之后被企业大面积建水泥路面、鸡舍等场所,土地硬化处理造成耕作层破坏严重,当地村民忧虑将来的农田复垦会有障碍。科学合理的流转土地,是大家支持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在不破坏耕地的红线上,各级主管部门应当主动发挥监督管理的责任,科学利用土地,这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的处理方式是:在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同时,按照复垦方案严格督促企业做复垦,达不到标准进行相应处罚,如果企业不愿意复垦,可以没收复垦费用,由镇政府自己组织开展复垦。耕地问题一直是国家严守的资源底线,一寸土地一寸金,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为耕地撑起一把保护大伞。

涉政违法坚决查处更应追责。某县某村因征用土地,村民以土地换社保,后多数村民发现各自领取的养老金额度不一致,记者参与调查意外得知,村里存在非法用地情况,国土部门批复用地面积不到80亩地,实际占地面积却是130多亩,因用地批次不同,对照的养老标准不一样,所以产生养老金额度差距。在调查之下,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监察大队承认涉嫌“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的问题,对此问题,省自然资源厅表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将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坚决予以查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此案例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多占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建设,显然违反了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政。违法行政必须依法严格追责、严厉问责、严肃查处,方能为他人拉响警戒红线。(冷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