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改革法宝 赋能乡村振兴
走进湖北省咸宁市向阳湖镇宝塔村,怡人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干净的村道,整洁的民居,田间绿油油的晚稻长势正好。村民王刚说:“承包地确权颁证,让村里人领到大红本,这下子我可以放心当田把式喽,一口气流转了近200亩地,种上了绿色水稻。”(8月8日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王刚放手流转土地搞绿色水稻的想法和做法,在各地农村具有很普遍的代表性。表面看是“大红本”给他吃下了“定心丸”,实质上既是缘于长期以来农村改革源源不断释放红利让大家尝到了甜头,更是国家保持农村改革政策稳定性、持续推进制度创新,给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增收致富的底气和定力,进而为新时期“三农”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领域伟大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改革。15亿亩承包地确权到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超过5.32亿亩,清查核实集体土地资源65.5亿亩、账面资产7.7万亿元,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了“底清账明”……家底清、产权明、制度活、收益稳,激发了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调动了农村群众创业创新热情,也为打赢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继续用好改革法宝,通过改革的思维、办法和路径,在深化改革中强优势、补短板,破除各种制约发展的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描绘乡村振兴的新蓝图,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改革”这个关键词,就“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作出专门部署。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大的动力还是改革,最大的增量来自改革。去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9%达1.79万亿元,在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国创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处在历史交汇点上的乡村大地活力奔涌,改革持续发力功不可没。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造股份农民、激活资源要素、重构产业体系,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村资源活起来、发展动能强起来、增收渠道多起来,必将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馨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