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励我们建功新时代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留言,生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焦裕禄在兰考虽然只有475天,但他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姿态树起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立起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焦裕禄,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名字,他的故事催人泪下,他的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依然“感动中国”,读懂他就能读出奋进的力量,读出奉献的情怀,激励我们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胸怀信仰担使命。上个世纪60年代,在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面对灾情,有的干部一筹莫展,垂头丧气,甚至无可奈何地哭鼻子,而新任县委书记焦裕禄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在实地调研时,见到沙丘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他能预见常人未见的景象,就是因为他胸怀“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信念和风骨。胸怀坚定信仰,眼前再萧条的场景,再大的困难,都能做到不畏浮动遮望眼,踏平坎坷成大道。把心中的“诗和远方”跟“眼前的苟且”辩证统一起来,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坚定信仰,更考验着领导干部担当使命、奋发有为的能力水平。传承焦裕禄精神,在客观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带领群众把胸中的“宏图”奋斗成生活的“实景”。
扎实奋斗出精神。“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焦裕禄在踏实奋斗中总结出来的话语既朴实又耐人寻味。透过这些常读常新、激情励志的“名言”,我们就能亲切感受到他在苦境逆境中不抱怨不消沉,发扬革命乐观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他“住在老贫农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的时候;他站在洪水激流中画洪水流向图的时候;他迎着风沙追根求源的时候……治理“三害”的有效方法就在搞清摸透的扎实调研中找出了答案。“咽下生活的苦,酿成生命的光”,焦裕禄在兰考扎根,在兰考奋斗,“功成不必在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精神之花,哺育着一茬茬党员干部,就像深深扎根于兰考大地上的“焦桐”一样,奉献绿荫,开花结果。
两袖清风见初心。“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焦裕禄这发人深省的一问,就是针对当时有干部提出的装簧办公室计划,同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他对别人“严”,对自己更是“苛刻”。从自己盖着缝了42个补丁的被子,到严格要求“看白戏”的儿子如数补上戏票钱,再到由己及人、从小到大、防微杜渐地制定出《干部十不准》,焦裕禄用以身作则的表率,展现出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两袖清风来去,留下的情怀始终温暖人心。“我是您的儿子”,面对群众“你是谁呀”的疑问,焦裕禄的回答感天动地,呼啸着穿越时代,激励着人民公仆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出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壮丽篇章!(方文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