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写塞罕坝新答卷,擦亮共同富裕绿色底色

2021-08-25 10:41:04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塞罕坝书写了荒原到林海的人间奇迹,讲述了一代又一代森林建设者、保护者、守护者的担当奋进的中国精神。塞罕坝在今天世人的眼中,已经成为了“美丽”的代名词,不仅是因为那广袤的森林覆盖率,更在于这连绵不绝的绿色画卷,让每一个人都“只缘身在此景中”。然而,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塞罕坝涅槃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攻克环境难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扎根草原的鲜活故事,他们用半个多世纪的付出和努力,书写了时代绿色传奇,形成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持续推动绿色生态发展是我们不变的使命,要主动担当,创新思路,用旅游的方式,续写塞罕坝新答卷。

“故事”成“传奇”,奋斗是塞罕坝最鲜明的旗帜。“塞罕坝是精神高地,更是信念高地。” 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原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几代塞罕坝人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书写了塞罕坝上的“奇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创业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建设者们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守背后,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始终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的执着,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正是因为每一个建设者身上的这些崇高境界、远大理想,才能在每一个岗位上努力奉献,为塞罕坝的蜕变注入力量,把奋斗的故事镌刻在一片片的绿意之上,做好了这件增进民生福祉、造福民族未来的大事。

“绿叶”变“金叶”,绿色是塞罕坝最强大的底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数建设者用青春、勤劳、智慧和汗水浇灌塞罕坝,披上了绿装,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用实际的行动擦亮了中国“绿色名片”,向全世界诠释了“美丽中国”。“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更要聚焦生态富民,要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当塞罕坝成为了无数人向往的旅游之地,这里因“绿色”而耀眼、发展,让当地的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成统一的生态空间,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都能成为“美好钱景”的重要元素,让“绿叶”变成了老百姓摸得着的“金叶”。

“青山”变“金山”,生态是塞罕坝最持久的动力。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持久的动力,要进一步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就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植树造林护林。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通过打造以塞罕坝森林小镇为东起点的“一号风景大道”品牌,围绕“一号风景大道”植树近140万株,绿化1.8万亩,让塞罕坝上的“美景”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打响“塞罕坝品牌”、弘扬“塞罕坝精神”、讲好新时期的“塞罕坝故事”,既引导更多的人保护生态环境,又为塞罕坝生态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擦亮绿色底色。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持续推动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就需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保持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深挖塞罕坝60余年的发展故事,塑造“文化品牌”,丰富塞罕坝生态旅游的内涵,接好新时期的“接力棒”,在塞罕坝上书写绿色发展的新故事,在新征程上再谱新篇章。(李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