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祖国的花朵,游戏企业更需担起主体责任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每一个家庭的福祉,也关系国家的未来。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借助智能手机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猛。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增游戏相关企业超6.5万家,为历史新增数量最多的年份;截至2020年,中国游戏相关企业总数超28万家。
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和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孩子的钱,专门研发互动性强、门槛低、诱惑多、操作便捷的游戏,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忠实玩家”。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依赖,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切,广大家长反映强烈。家长间流行的一句话更是让人深思,“要想带坏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智能手机,让他玩网络游戏”,这话说的未免有点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屡见报端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逃学、甚至模仿游戏里的危险动作导致身亡的类似新闻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新规出台。再一次强化了游戏企业的主体责任,“史上最严”监管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网络游戏新规剑指游戏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能丢失,并不是虚招,而是击中要害,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问题上,相关企业难辞其咎。一些游戏开发商在制作一些网络游戏缺乏必要的防沉迷机制,特别是一些“奖赏反馈”等成瘾机制,让青少年“玩了游戏就停不下来”,更有少数网络游戏通过血腥、色情、暴力、赌博等有害内容,腐蚀引诱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不可否认,近两年来,已有游戏企业在游戏时间管理、游戏消费管理、实名信息校验和适龄分级等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实践,但收效不大。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成了民心之痛。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顽疾,呵护祖国的花朵,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等社会各方面行动起来,切实承担、履行好监护守护职责,还需要游戏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决落实防沉迷工作各项要求,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心存侥幸、敷衍应付的企业,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只要各方齐心合力,就一定能够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风清气朗的良好环境。(吴建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