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四篇文章”,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

2021-09-06 11:02:33

9月1日至3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大运河苏南段考察调研。娄勤俭强调,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良好基础,突出文化特色和生态优势,加快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成走在前列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让江苏的美丽中轴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要做好“文化”文章、“活态”文章、“统筹”文章、“精细”文章,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更大力量(9月3日 中国江苏网)

闻名中外的大运河从南到北贯穿江苏全省,以独特的魅力、浓厚的底蕴、丰富的历史、绚丽的文化而引人注目、让人向往。省委书记娄勤俭集中利用三天时间对大运河南段进行考察调研,时间之长、行程之远、事项之多,充分体现了江苏省委对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下一步大运河文化带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新的动力。

依托历史资源,做好文化保护文章。从镇江到常州、苏州,大运河所经过的地方都留下的丰富的历史资源,传承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运河镇江段开凿于秦,有着“江南运河屋脊”之称,形成了70多处相关的文化遗产,是一座与大运河紧密相关的历史文化名城,居于江南江北运河连接的枢纽地位,在解决运河跨江、高岗夹河等问题方面形成了杰出的水工技术,充分显示了我们祖先遵循规律治水用水的智慧。常州在历史变迁中形成了“三河四城”的风貌,大运河沿线分布有水工遗产、聚落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60多项。大运河苏州段串联起众多湖泊水系,留下大量历史文化遗产,诸如山塘街、阊门、古胥门、水陆古盘门、吴门桥、瑞光塔等。丰富的历史遗产体现的是古人的智慧,是人与自然合谐共生的真实写照,因而要下大力气统筹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河道水系治理、文化旅游融合,更加系统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统筹多方力量,做好古今融合文章。大运河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留下了特有的痕迹。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大运河在发展与保护、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将会迎来新的要求、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发展,都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多方融合中做文章。苏州围绕打造“运河十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苏州长期以来是保护、展示大运河文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运河历史悠久,要把优势继续发挥好,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融为一体,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始终保持并不断创造大运河文化带新的精彩。

坚持“走在前列”,做好多活精细文章。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苏南运河保护利用一直走在前列。要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放到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中考量,推进这项传承历史、泽被后人的事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起到保护遗产、传承文明、造福人民、创造未来的作用。(立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