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群众办实事要有方向、有力量、有态度

2021-09-09 10:36:14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枝叶连着干,民心连着党心。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员干部初心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面向“新百年”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以真心对待群众,以恒心办好实事,要找准“航向标”、走好“实干路”、用上“自省镜”,把人民群众的心头所盼实现、心中所忧解决、心中所虑展平,在富有成效的行动中为群众办好实事,有方向、有力量、有态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伟大事业开创新局。

找准“航向标”,民之所盼为方向。党员干部初心里映着人民群众的笑脸,照着美好光辉的未来,这是党员干部前行不止、奋斗不息的“源动力”。初心是有方向的,它的方向在人民群众所盼,人民群众盼望什么,党员干部就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去奋斗什么、实现什么。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失去“航向标”,倘若党员干部的人生方向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脱轨”,就会出现定力不足、信念不够的问题,就容易被迎面的浪潮打翻航行的船只,空游无所依。党员干部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才能把每件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里,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符,与人民群众心向往之的未来相契合。

走好“实干路”,行动之中见成效。思想上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最终体现在行动上,党员干部爱民体现在思想,落实在行动,没有实际行动,千言万语徒留空,千条万条为白条。因此,党员干部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中,要充分发扬实干精神,在担当作为中锤炼本领、丰富经验、汲取智慧,找准解决难题的破题之策,在实践中筑牢事业的根基,筑实人民群众的幸福。党员干部的行动要从群众中来,根据群众面对的实际难题“对症施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沉下脚步到一线、扑下身子去调研,把最真实的情况、最突出的问题通过调研找出来,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好实事、办成实事。

用上“自省镜”,反思之中见态度。哲人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党员干部的态度决定着为民服务的信念感,体现着党员干部对待个人得失过错的态度。党员干部非圣贤,必然有不足之处,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积极态度,对自身进行反省,多看一看自己的“每日答卷”,多看看自己在群众心中所打出的分数,不断完善自我,激励自己做得更好。“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党员干部的自我批评并非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好还是坏,做事行还是不行要让我们所服务的主体来评判,自己“画像”画不准确,要透过群众的“慧眼”来看自己,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丈量之尺”,量优点,也量不足,在办实事中扬长避短、施展所能。(郭素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