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小康之年话中秋
又到一年中秋时,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启航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今年的中秋佳节更让人暖意浓浓,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国的强大,家的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向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陆游诗云“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杜甫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明确提出到二十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诺千钧,念兹在兹。回顾过去,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历史的庄严承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家庭。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
大河有水小河流,国家的强大,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带给人们就是“腰包”鼓鼓,信心满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中秋佳节所带给我们的,是丰收的喜悦,是团圆的喜悦,更是对党和国家的感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深化了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秋赏月,除了“月好共传唯此夜”的轻松愉快,也能隐隐激发起我们“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的激越感情,鼓励我们奋发向上。因为,明天的中国,经济将更加发展、民主将更加健全、科教将更加进步、文化将更加繁荣、社会将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
风朗气清,月到中秋。中秋节是祈盼团圆的节日,团聚是其亘古不变的主题。团圆和亲情,才是人们最强烈的渴望。明月当空,万家灯火,听着家家户户购买过节物资的欢声笑语,看着街头巷尾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进的标语口号,团圆佳节,让人感到格外的温暖与幸福。(吴建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