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丰收,中国丰收画卷最美“底色”

2021-09-23 11:10:03

金秋送爽、五谷飘香。9月23日,农历秋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在经历了春播夏种的辛苦劳作之后,祖国大地正是一派喜迎丰收的忙碌景象,尽管辛苦,但人们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为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我国从2018年起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每年秋分节气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3年来,丰收节逐渐成风化俗、深入人心,成为亿万农民自己的节日、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传统概念里,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是秋收冬藏的起点,是春耕夏种的终点,一年之中的农事在此节点上完成循环闭合。瓜果飘香、庄稼成熟,正是享受丰收果实的好时候。各地百姓会和家人们一起享用芋头、花生、西瓜、苹果、柚子等各种节令食品,以“尝新”的方式庆祝丰收。除与家人享用丰收成果外,人们也会将月饼、瓜果等馈赠亲朋,一起共享劳动果实、共同庆祝丰收。

丰收节不仅是农民的节日,更是全社会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意义是深远且重大的,让农民脱贫,有尊严、有地位,是国家心之所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菜市场里粮食、蔬果供应丰足,很多人不再对庄稼丰收有强烈的感觉,农民丰收节的“丰收”意蕴也在被很多人遗忘。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甚至农民都对丰收节不甚了解、缺乏关注。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的节日,也是社会各界共迎小康的节日。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调动亿万农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征程中,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精彩篇章。

农稳天下安、农富国家盛。丰收节庆祝农业丰收,并不单是一台“经济戏”,更大程度上是文化自信的外化。举办丰收节,能够凝聚传统文化、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如何让农民丰收节“丰收”意涵得到更好的传播和认同?各地要大张旗鼓举办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因为庆祝“丰收节”能让农民群众更有荣誉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通过办好“丰收节”,让农民增强主角意识,主动参与丰收节,当好节日的主人翁,更加热爱这个节日,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庆祝“丰收节”更能夯实乡村振兴更有基础。“丰收节不仅仅是农民的丰收,更是全社会的丰收,如农业的丰收带动农业装备的丰收。化肥农药的丰收、交通物流的丰收……借力丰收节,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能大力推动品牌农产品销售,汽车、家电下乡等等,对增强城乡市场,进一步提振消费,增加农民收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庆祝丰收节能让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以庆祝丰收节来进一步增强社会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以真抓实干来促进乡村振兴,让中国丰收的成色越来越足。(吴建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