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11”的诚信招牌
市场监管总局6日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从八方面规范促销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双十一”期间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1月6日新华网)
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提升广告审核水平,杜绝虚假宣传、低俗广告,有效拦截虚假违法广告;不得通过排除、限制竞争及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等开展促销……“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风头正劲,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的“提示”可谓既必要又及时。擦亮“双11”的诚信底色,厚植电商诚信土壤,显然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常态提醒和监督,更需要业界增进共识、自觉自律。
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增长点。然而,大河奔流往往伴随着“泥沙俱下”,每年的“双11”电商购物节,各大平台总是打着诱人的“特惠促销”“百万补贴”“满减优惠”“限时秒杀”等口号,大幅度的优惠由不得消费者不心动,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套路让人防不胜防,既影响到人们的购物体验,又影响了行业声誉,客观上制约了电商更快更好发展。国家为此接连出台政策、完善法规,推动电子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2020年达830亿件,有预测显示今年有望突破950亿件。快递网点进一步下沉,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网上购物越发成为消费常态,由此也不可避免加剧业界同质化博弈,要赢得竞争优势,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比服务、拼信誉的轨道上来。极少数平台、商家热衷于靠假宣传、伪承诺甚至“杀熟”“挖坑”等套路招揽生意、牟取利润,这种“一锤子买卖”思维、模式显然要不得,不仅有违商德、冲撞了法治底线,为市场规则和国家法规所不容许,而且必然要被消费者唾弃、让市场给淘汰,人们说诚信是电商“命根子”不无道理。
客观理性地打量,“双11”是网上消费潜力集中释放的黄金期,是电商抢生意、拼市场份额的机遇期,也是塑品牌、树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键时期。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把最好的商品、最好的服务、最好的信誉展示给消费者,以利于赢得更广泛的信任、更多的回头客、更强的消费粘性、更可持续的发展壮大。“诚”兴电商、“信”赢未来的观念理应深植于企业经营理念,不要总等着“被提醒”,更不能把友情提醒当“耳旁风”,而要切实秉持对规则、法规和消费者权益的敬畏,靠诚信经营行稳致远。(秋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