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奋斗曲谱写生活美
11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其中写道,习近平总书记追忆往昔,乡亲们的心愿,从“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净颗子”,再到下辈子愿望是“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重回黄土高原,听乡亲说“日子好了,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总书记感叹,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
从总书记对群众“舌尖”需求的细致体察中,我们看到“好日子”的定义在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由“住有所居”到“便民宜居”,从“坐等上门”到“服务上门”,由“接诉即办”走向“未诉先办”……眼下,一批批敢担当、勇作为的党员干部正走在“为民办实事”的道路上,以更优服务、更强机制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人民的美好生活在更具象的视野下追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食品是否安全、河水是否清澈、房子能不能住得起、重大疾病能否拥有更多救助,更加带给人们直观切身的感受。让群众满意,党员干部的工作指向必然不是“数字游戏”或“速度比拼”,而应从群众视角出发,具化为各自领域的一个个奋进目标。建党百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多层次趋势,这都呼唤更多精细调研、靶向施策和分类服务的应时而生。
人民的美好生活在更坚实的担当下推进。越近山顶路越难,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每一步试探与迈进都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唯有使命在身、重任在肩,以强烈的人民立场为驱动,才能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惯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不失时机地深化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在这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中,党员干部必须成为起而行之的实干派、不当坐而论道的清谈客,成为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以任何狂风暴雨、惊涛骇浪都阻挡不了的全力以赴,赢得群众的支持与喝彩。
人民的美好生活在更强大的作为下实现。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团结带领群众奔赴美好生活,既考验党员干部的担当之勇,也考验破题之智。新事物、新情况、新挑战层出不穷,问题的复杂程度、艰难程度往往超出预期,迫切需要多方配合、多措并举形成融合之势,需要精准判断、统筹谋划夯实决策之力。各级党员干部要持续升级本领、扩容能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境界,以更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的创造性工作,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努力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高效衔接、相得益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上为人民群众带去更多获得感。(易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