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苏”醒 幸福暖流“永”动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基础上,规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又落在江苏。2020年,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列入“十四五”规划建议。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被定位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标识、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体验空间”,大运河的保护传承由此进入新阶段。重塑运河空间文化形态,丰富河湖故事当代表达,精心打磨核心展示园,开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苏”醒的大运河暖流奔涌、活力澎湃,正谱写千年运河沟通南北、贯联古今、福泽人民、启迪未来的时代佳话。
修复流域生态,千年运河奔涌新活力。水运连着国运,治水推进治理。大运河江苏段沟通水系多、覆盖地域广、通航里程长、文化遗产丰富。作为运河原点省份,江苏扛起重大责任、不负先行使命,着重大运河生态保护修复,培育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水韵文化、生态岸线、绿色产城融合发展优势,着力构建“园、带、点”三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形态,串起苏州古城、无锡清名桥、扬州三湾、扬州古城、清口枢纽、窑湾等文化遗产点,连接“诗画江南”吴文化、“漕盐都会”淮扬文化、“雄武厚土”楚汉文化和“十朝文枢”金陵文化,一座前所未有的“公园”呼之欲出。流淌的运河、清澈的运河、逶迤的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奔涌出新的活力、洋溢着青春朝气。
打造黄金水道,千年运河催生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从精心打造的亲水公园、依河重建的古城景区,到逆袭蝶变的运河渔村、新旧呼应的文化长廊;从切实提高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到提升公共服务类指标比重……江苏抓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建立“1+1+6+11”规划体系,统筹推进沿线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建设,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为沿岸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让大运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福泽子孙后代的致富河。
开发运河IP,千年运河焕发新光彩。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运河,曾经是鉴真东渡的起点,是马可·波罗南下的通道,是古代外国使节、传教士、旅行者的驿站,也是世界交通要道、文化交汇中枢。大运河包容开放的天然属性,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分享中国治理方案,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打开新窗口。水运涵养水韵,水韵激扬水蕴。借力数字技术、激活运河IP,开发“数字大运河”,传承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促进与世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苏”醒的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注入奔涌不息的强劲动能。(秋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