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融合” 打造“大思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系统、科学、深刻地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生机活力,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做好“大融合”文章,打造“大思政”格局。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切实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部署,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破除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两张皮”,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拓展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空间维度,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也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生活是“大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思政课融入火热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成风化人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教学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立体,也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更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认知,增进学思结合、增长才智、听党召唤、报效国家的内在动力。
线下课堂与线上讲堂融合。青少年网民规模不断壮大,思政课理所当然要更加重视网络阵地。构建“大思政”格局,离不开社会各方参与,需要各个责任主体加强合作、协同发力,教学资源互联互通、教学经验方法互学互鉴,而互联网则给共享思政教育优质资源、促进教学相长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借助网络传播新技术、新平台,创新思政教育新形式、新方法,更契合青少年受众的兴趣特点,更易于为青少年喜闻乐见、共享分享,也更能够入脑入心,增进时代感和感召力,推动“大思政”格局线上线下融合、网上网下互动,实现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秋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