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法不是“王法” 回归本源才是应有之道

2022-01-05 09:32:51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规范,不得利用算法实施影响网络舆论、规避监督管理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再高明的“读心术”,也应该遵纪守法。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算法”一词一度成为热点,可以推测出用户可能喜欢的内容并进行精准推送。一批软件平台也因此迅速崛起,甚至有舆论评价这项功能为“读心术”。殊不知,有的算法在默默搜集用户的通讯录、位置、照片、甚至是聊天记录等个人隐私,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知情权。有鉴于此,《规定》的推出恰逢其时,明确了要求告知用户为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让用户拥有算法选择权可以选择关闭。


再精准的“搬运工”,也必须务求真实。部分新闻客户端、短视频APP、即时通讯软件等平台在推送新闻资讯、短视频等内容时,大多宣称“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的搬运工”。实际上,许多平台“搬运”的内容存在大量出处不明、颠倒黑白甚至掺杂网络谣言,给网络空间带来负能量。“搬运”的前提是求真实、讲规矩,而不是纯粹为了蹭流量、赚点击量,造成价值取向跑偏,违背客观事实。《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规范,要求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传播不良信息。


再酷炫的“黑科技”,也需要坚守底线。毋庸置疑,算法作为一种新技术,以今日头条、抖音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算法优势独步全球。但与此同时,同样产品不同群体购买价格不同等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问题屡见不鲜,对未成年人主动推送游戏信息、暴力血腥内容等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值得我们警惕。“黑科技”要坚守住底线,用在正途上。《规定》明确要求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以及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算法不是“王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企业深耕“算法”多年,已经初步构成互联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需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成绩。真切希望: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下,在有关部门的依法监管下,让“算法”回归本源,给用户提供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产品,共同致力于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易水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