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主引擎” 让中国号航船行稳致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推动中国号航船行稳致远的“主引擎”。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新中国诞生伊始,百废待兴,一穷二白、莫说汽车飞机,就连火柴、铁钉子都无法自给。七十余年间,中国人从零开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中国制造由无到有、由弱到强。“嫦娥”、“玉兔”、 三峡大坝......众多中国制造覆盖了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的全部工业门类,收获着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让人们无限振奋更无限感慨。
在靓丽成绩单的背后,不仅是“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更是筚路蓝缕的前行历程。人们在新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勒紧裤腰带大搞工业建设,就是为了夯实制造业这个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最短时间内攒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本钱,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制造突飞猛进、成绩亮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技术发展水平难言均衡,各种“卡脖子”问题也很突出,“大而不强”的尴尬依然存在。亟待我们保持忧患意识,正视客观存在的发展“短板”,继续奋起直追。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做强中国制造,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我们在为一代代奋斗者点赞的同时,更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上,扬鞭快马,砥砺奋进。唱响“中国制造”,不仅是扬眉吐气的自豪,也是自强不息的宣示,更是中国发展行稳致远的底气。
纵观《规划》宏图不难发现,《规划》不仅要加快构建创新、应用、供给和支撑4个体系,更是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如:加快系统创新、攻克基础技术、先进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生产过程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等系统集成技术,深化推广应用。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加强自主供给,夯实基础支撑,积极开展标准国际合作等。《规划》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厚植了有利于制造业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做强中国制造,还需要无数奋斗者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在持续奋斗中闯关夺隘。要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征程中攻坚克难,在不断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进程中创造新奇迹,书写新辉煌!(吴建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