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法治信仰,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名片”

2022-02-17 09:57:58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


“法者,治之端也。”在中国采取法治的方式,能够让每一项工作都有硬杠杠,在硬性的法治前提下,不失人性,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让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需要我们在普法、守法、用法上着力,用心浇灌法治,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擦亮法治“金色名片”,才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风险面前,用更科学的方式去推动问题的解决,开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普法从娃娃抓起,让法治种子落地生根。要培育法治理念,建立法治信仰,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需要的是从娃娃抓起。文章指出,要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类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普法从娃娃抓起,既能够让法治“种子”落地生根,让法治理念植根于每个孩子的脑海深处,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推动学校、家庭的法治理念形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千家万户,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


培育守法的文化,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亚里士多德说:“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需要培育守法的文化、让人人都成为守法的行动者,就是要坚持法治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必须是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治体系,才能让法治中国行稳致远。“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要增强全民守法的自觉,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尤其需要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依法办事、依法治理,正确处理权与法、情与法、利与法的关系,善于做好以案释法的教育引导,才能让守法成为全民自觉。


用法治维护安全,让法治利器护航发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让法治成为人人尊崇的信仰、成为解题良法,不仅需要我们立法,更需要我们让法律“长出牙齿”,在执行力上见效,让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的“利器”。“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善于用法治的公平正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发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用法治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护航人民幸福、保障民生福祉,绘就更壮美的法治中国画卷。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法治是公平公正的“天平”,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明辨是非对错,更能够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奋进新征程,要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法治轨道”加速前行。(李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