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得乡村振兴来

2022-02-25 10:11:56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事在人为,业由人兴”,广大驻村干部立足国家行政区划最前沿,承担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关键工作,应当着眼正心态、壮产业、强治理,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


俯下身子埋头干,驻村首先要“住村”。乡村振兴绝非一蹴而就,驻村工作也需久久为功。驻村干部要坚决摈弃“混基层经历”心态,杜绝“走过场”行为,真正做到身心“住村”。针对村情不明、民情不通问题,要经常性开展“地毯式”走家串户,主动融入群众的“柴米油盐”,察民情、贴民心、讲土话、干农活。要能够与村民共话“家长里短”,把他们的烦心事当作心头事,把他们的牢骚话听作真心话,切实把各类民生问题记在心里、抓在手里,不“挑肥拣瘦”,不“讳疾忌医”。


谋篇布局向前看,驻村重点在“助村”。乡村振兴的实质是发展,发展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驻村干部当“揽得住产业政策、提得出发展对策”,立足本村资源禀赋,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同时注重拓宽产业思路与着力点,深度挖掘本村多元价值。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强产带动弱产,以新产丰富旧产,完善本村产业链条。强化配套政策使用,聚焦助农项目推广、“富民兴村”优惠贷款等利农服务,以惠农政策助推产业兴旺,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治理基层压重担,驻村更需要“筑村”。筑牢基层治理体系,重点在支部,关键看干部。驻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应发挥“关键少数”领导“绝大多数”作用,主动认领基层治理责任状。注重发扬基层民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重点排查影响干群关系的不稳定因素,拔除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恶疮症结”,切实做到“激浊扬清”。针对支部班子内部矛盾,不做冷眼旁观的“保守派”,不做只打马虎眼的“和事佬”,要切实发挥“拧绳”作用,营造“上下一盘棋”的干事氛围,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江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