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安全锁”,为中国网络安全上好“锁”
日前,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十大事件公布。
网络安全极其重要,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络不安全,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危及国家安全稳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仅在2021年就制定、发布了多达10个极其重要的法律法规、规定条例,不断完善、延伸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
法律“安全锁”,“锁”住数据安全“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数据安全才有数据的未来,据相关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医疗大数据、教育大数据、交通大数据、流媒体大数据......大数据与不同的产业相互交织相互融合,蕴含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数据安全法》不仅很好保护了数据安全,而且全方位切实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最基础、最核心的手段之一,也是进入系统的通行证,《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将行业标准上升到了国家标准,对于规范和引导信息系统合规、正确、有效应用密码,切实维护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安全锁”,“锁”住个人信息“安全阀门”。个人信息的范围很广泛,小到一张图片、出生年月,大到银行账户、DNA等信息,都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不仅对个人,对各个组织的数据隐私合规都产生了直接和深远影响。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用好法律安全锁,剑指违法犯罪行为。2016年以来公安部连续六年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侦破相关案件3.3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6万余名。通过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筑牢了个人信息保护防线。
法律“安全锁”,“锁”住网络安全“阵地”。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密码技术等多领域的综合学科。想要维护好网络安全,就要运用好“木桶理论”,无论哪一领域哪一方面的网络安全工作都要做到最好最周密,否则就会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危害我们的网络安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确定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企业数字能力提升等10项优先行动,为“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网络安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谋划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好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人人有责,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梁恒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