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寓于运动,冬残奥谱写自强不息的“生命壮歌”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经过9个比赛日的奋力拼搏,残疾人运动员们展现出的坚强、自信和精彩深深留在我们心中。本次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所有大项的比赛,获得18枚金牌、61枚奖牌,夺得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创造了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生命在于运动。在人生的赛场上,一场超越的奔跑,不是为了赢别人,而是为了超越自己。在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里,苏桦伟代表的是克服先天缺陷拼尽全力奔跑的残障运动员,向命运发出挑战。他说:“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来!”在残奥会赛场,运动员们用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人生没什么不可能。他们用运动的拼搏与激情,让我们感到不平凡的震撼与感动,也看到了生命的不屈与绽放。
精神寓于运动。有人说,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残奥会选出的,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如果说奥运会是人类对运动极限的挑战,那么残奥会就是人类对意志和精神极限的冲顶。面对曾经的痛苦,残疾人运动员不屈服于命运,不放弃自我和生活,历经磨难,浴火重生。运动赋予的他们的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增强自信心,更是培育出坚韧的毅力和奋斗不屈的精神的力量。面对竞技体育的要求,残奥健儿虽身有残缺,但他们比常人对生命更心怀热爱,更有勇气直面挑战,战胜困难。
人生不设限,勇于追梦谁都了不起!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了一分钟后,终于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中将主火炬稳稳插入了卡槽,国家体育场“鸟巢”中的“大雪花”再次被点亮。这令人动容的一幕,将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火炬手只要心中有光,即便看不到光明,也不会放弃对光明的探索,心中有梦,勇于追梦谁都了不起!这股不服输、不畏难、不抛弃、不放弃的精气神,不管成绩如何,已是人生赛场的胜利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或许不能选择命运,但是却能改变命运。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舞台上,残疾人运动员用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突破自我的精神,生动诠释了对于生命的认识和尊重。这种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不向挫折弯腰,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信心信念,会生生不息地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颜小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