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快医养结合队伍建设注入“人才活水”

2022-04-08 10:47:28

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在应对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的探索中应运而生。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2016年,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两批共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开启了医养结合工作。2019年着眼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国家卫健委等十二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15项具体政策措施,从5个方面进行重点推进。本次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从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和养老服务需求出发,明确社区重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衔接,是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再深入再普及再提升的重要举措。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中国疾控中心数据也显示,我国75%的老年人患一种及以上慢性病,16%的老年人存在失能或部分失能症状,4.8%的老人则处于完全失能状态。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加大医养结合的人才培养,既注重数量也要提升质量。透过数字来看,如果没有大量充足的医养结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就托不起如此大的数字,无论是社区还是乡镇都必须加强医养照护与管理的队伍建设,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提高待遇水平,壮大医养队伍。从每天细碎的日常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到上门巡诊、急救、诊疗服务……医养结合是一个为老年人提供集群式、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想要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高质的服务,一个合格的医养照护服务人员将付出很多的辛勤劳动,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要进一步加大对整体医疗人才的培育和优待,保障医养照护服务人员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切实改变社会对从事照护病弱老人的服务人员“低人一等”的落后观念,让医养照护服务成为一个光鲜、热门职业,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推动医养结合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大专业培训,助力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是新模式,它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和传统养老机构把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是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重要措施。新,不仅要求医养照护服务人员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及时更新医疗服务理念,还要对各种智能化的新科技、新设备都要运用自如,如失能智慧护理设备、截瘫自助特种变形轮椅、智慧护理机器人等等,高科技新设备层出不穷,都需要加大医养照护服务人员的培训,助力健康养老。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每个人都会老,医养结合承载了太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希冀,让我们加快培养医养结合的专业人才,使其成为健康养老的强大支柱,将老年化社会的严峻压力转化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动能。(庄士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