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求知识分享的时代表达,这样的大学越多越好

2022-04-14 10:28:31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在抖音上的用户数超过350万之后,4月12日,“人文清华”决定与抖音携手推出《清华·访谈录》,引入“人文清华”讲坛完整版演讲内容及系列直播,共同打造数字人文课堂。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为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而发起的项目,于2016年在新清华学堂开启。该项目邀请众多当代人文大家,以线下演讲形式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立思考和重大发现。顺应网络时代和大众需求,清华与视频平台合作,设置@人文清华账号节目形式,推出访谈节目和引入过往学者演讲的完整版视频。


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涌向人们,但科学知识和直抵问题深处的观点,还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就受众而言,有调查显示,我国民众对家国天下和时事热点问题关注度很高。后疫情时期,多轮热点事件在国内外媒体和社交平台上轮番发酵,更是考验着民众对于网络热点与敏感话题的甄别和感知能力。


个体的观念形成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外界信息的输入,而信息获取方式与途径的偏好,对于参照框架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而当下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载体多元化,为学者走出学术研究的深闺,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与共享知识与思想信息提供了条件。“你的购物数据会影响找工作吗”“怎样应对老龄化时代”“中国经济何处破局”……这些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社会议题,如今在抖音上都能看到清华学者的专业解读。社交媒体为“人文清华”架起了一座普通大众与知识殿堂之间的桥梁,使学者与公众直接交流成为可能。


这些名师大家,学术专长涵盖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其吸引大量网友的魅力,专业的声音,接地气的表达,是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与“人文清华”的内容形态也直接相关。其比一般账号要长,大部分是四五分钟,少数接近十分钟,一次讲清楚一个观点、一个故事,明白晓畅,简单直接。或短平快一次讲清楚一个观点或事件,或以30分钟左右中视频精华版演讲内容,或是近两个小时的完整版访谈内容。兼顾学术专业性和大众通俗性,让网友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让外行能听懂,也让内行有收获。


就清华本身来说,建国初期高教院系大调整,使其由综合性大学成为单一的工科高校,其以“人文清华”的形式,在当下成为别样“网红”,无疑也是其向大学教育本然涵义的一个侧面回归的新表征。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网络讲坛,名师大家云集,通过传播所研究领域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成果,关注现实社会,回应网民关切,服务和影响大众,推动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向公众进行知识传播与观念塑造,是大学在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之外,所要担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从“人文清华”的火爆,可以看到一个“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正在穿透校园,普惠大众,影响社会。


在当下,短视频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交工具,更越来越成为网络时代知识传播和分享的重要平台。某短视频平台2021年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已有92%的全国“双一流”高校入驻该平台,全年高校开播场次达14463场,越来越多的短视频用户养成了听学者分享知识的习惯。应该注意到,与其伴生的一个问题是,它多传播的是碎片化知识,这似乎是其一个天然短处。但是,更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它也可以使碎片化时间得到有效使用。短视频本身不是真问题,问题是如何使用它。随着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传播工具和平台也会迭代演变,未来或许不单单是短视频,还会有更多更新的传播方式。而永恒不变的,当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人文之光。这责任,应该为着更多的人;这光芒,应该照亮更多的人。(茅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