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立体,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向深向实
今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要全面立体,认识国家安全观发展的历史性、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性、贯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人民性,才能不断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向深处走、向实处做。
把握“历史性”,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在以往很长时间内,“国家安全教育”名称下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反间防谍和保密问题。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明确要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突出“系统性”,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涵。在法治上,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宣传普及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在内容上,要把传统的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后来发展起来的环保教育、信息网络安全教育等,以及安全生产教育、人身安全教育等内容,加以科学有机整合,构建起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既要进行国家安全通识教育,也要进行国家安全专业教育;在研究与人才上,深入进行国家安全研究,编好国家安全教育教材,建设国家安全学的学科体系,培养国家安全研究人才、教育人才和实务人才;在对象上,既要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突出大中小学的国家安全教育,也要强化对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国家安全教育;在形式上,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要在传统书本与课堂教育之外,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家安全教育。
贯穿“人民性”,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活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强调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也日益增长。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生态资源安全、生产生活环境良好,是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必要前提,是创造美好生活、收获未来幸福的重要条件。其“人民性”,从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的标识中,也有鲜明体现。由数字415、红星和光芒组成。数字4的设计,形似宣誓的动作,表现出全国人民誓要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及“安全有我”的个人责任感。因此,要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体现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始终。(何芗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