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好新时代的思政“金课”

2022-05-05 11:08:52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专门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观摩了一场思政课现场教学。总书记对人民大学提出“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的期许。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上好思政课的深远意义在于,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政“金课”,既是每一堂思政课成功的标准,也是对每一堂思政课的要求。


上好思政“金课”,首先是政治责任。三尺讲台,万里江山。教师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会对学生一生起到重要的积极影响。“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要求中,“政治要强”被摆到了首位。思政课,不只是一门需要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课程。思政课教师只有认清肩负的政治责任,具备合格的政治素养,才能有高站位、大担当,跳出简单传授知识理论和应对考试的狭小怪圈。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


上好思政“金课”,关键在教师作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是在学生们的头脑里搞建设。思政课不好上,是很多思政课老师的共识。在移动互联技术运用广泛的当下,学生们可以方便地获得思政课的知识和理论。在此情况下,思政课教师仍照本宣科、哗众取宠、只重形式等等,就成为教师和专家们总结的当前思政课“不少上”和“上不好”的原因。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全面坚持、彻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 让思政课直入学生心底、触动学生心灵,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植广大学生心底,实现由教师和学生之间“明月照沟渠”式的尴尬,到“恨不相逢早”的转变,就不再是难事。


上好思政“金课”,须利用社会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一方面,思政课不能够只仅仅局限在课堂以及课本上,要走到社会大课堂上去。各地要挖掘各类红色资源,承扬红色文化,开设思政大课堂,用身边奋斗的故事感染人、塑造人、引领人,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骨气。另一方面,要推动学校、社会、社区、家庭一体化育人,推动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学校教师等都来上思政课,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何芗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