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通胀持续“高烧” 中国“安然如故”说明啥?

2022-05-15 11:05:09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5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价格指数是直观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民生、民心和社会安定的敏感因素。在国际通胀持续“高烧”的情况下,我国物价水平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既雄辩地说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科学、有效,更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制度优势。

世纪疫情跌宕反复,欧美国家正自食“躺平”苦果。一些西方国家奉行所谓“群体免疫”政策,不仅导致阳性感染者数量居高难下、死亡人数触目惊心,而且深陷经济低迷泥潭难以自拔。尽管美联储大幅加息,但美国通胀依然居高不下,欧洲国家通胀水平也继续保持高位。3月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为8.5%和11.2%,分别创下40年来和历史新高,4月份同比涨幅仍分别高达8.3%和11%,继续处历史高位水平。4月份欧元区CPI初值同比上涨7.5%,涨幅高于3月份,继续创历史新高。高通胀严重冲击美欧普通民众生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专家分析称,全美有340万家庭在一年内遭遇过被断电断水断气。

中国抗疫政策科学精准、行动坚决果断、成效不断巩固,为稳经济、稳物价、稳民生提供有力保障。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今年3月以来,我们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开年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防控成本可控,经济发展向好、社会秩序平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日常生活得到应有保障。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给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了坚强保证。

中国物价水平“安然如故”“波澜不惊”,与美欧等经济体物价连续创下新高形成鲜明对比,其背后更直接反映了国内外对待物价问题截然不同的执政理念和高下立判的治理能力。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党和政府坚持不懈、不遗余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狠抓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坚决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把疫情对民生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物价稳则民生安,民生安则社会安,进而稳住了民心、提振了信心,这也正是全国上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胜利”底气所在。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世界通胀飙升,中国独善其身”;彭博社认为,“中国可以在应对通胀问题上给西方上一课”。稳就业稳物价稳供应,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一定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达成稳中求进预期目标。(秋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