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农民“离乡进城” 还需做好N篇文章
这两天,某县县委书记号召领导干部买房的视频刷了屏,这在楼市销售疲软,各地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鼓励农民离乡进城购房的当下。尤其引人注目,引发热议、更给人带来无尽的思考。
房市牵动人心。县城和诸多大城市一样,人们对房地产的发展尤其关注,县城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都把房地产市场发展当作改善县城落后面貌,提升县城整体形象的一项重要工程加快推进、拆迁、棚改、建新城,房地产产业给诸多县城创造出了亮眼的繁华和繁荣。楼美价高一时间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截至今年6月,房价破2万元/平方米的县城数量达到8个,均价破万元的县城数量达到117个,房价前十名县城中,过半县城房价同比上涨。
我国的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有需求离乡进城的农民,借助政策“东风”,及时“进城买房”确实是一次不错的选择。但凡事都有度,如果不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符合当地的实际。靠号召、靠减免税费、靠优惠,吸引农民集中到县城居住和生活,并将其冠之于“市民”的头衔,可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所以,推进城镇化不能操之过急,要保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对涉及农民的事情都要多一份考量,鼓励农民“离乡进城”只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大棋盘中的一子。相关部门在倡导农民“离乡进城”举“棋”落子前后,还需做好N篇文章。
事前要做好调研文章
要统筹规划,慎重思考,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和困难。如进城前,农民在乡村一亩三分地就能解决基本的吃喝。进城后,掏空了全家的钱包买房不说,燃气费、交通费、买肉、买菜样样都是必不可少的支出。还要替落户县城之后的发展着想。如,是否准备了足够的就业机会,如果失业了,能否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就业扶持?医疗保障是否到位?将来老了,这些城市新增人口养老保险是否已经做了充足的预案?
事中要做优服务文章
引导农民“离乡进城”,将过于分散居住的农民集中居住,过城里人生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是楼市“去库存”的重要抓手。在房住不炒的预期下,在县域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在城镇居民刚性需求已得到满足,房产投资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鼓励广大农民进城购房,无疑是一步好棋。可以一定程度消化房地产存量,促进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相关部门在为农民提高购房,进城服务时,要简化流程,推广“一站式”服务,让农民买得高兴,住得舒心。
事后要做靓配套文章
县城要变成城市,农民要变成市民,决不是建几幢高楼、建几个居民小区、把村庄改名叫社区那么简单。如果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设施还无法跟上城市发展步伐的地方,通过一些行政手段,盲目让农民“进城”住“别墅”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在推进城镇化工作中,我们要克服冒进主义,名利思想,在鼓励有条件农民离乡进城的同时,集中精力发展地方经济,抓好城镇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教育、卫生、文化、商业等社会事业设施配套,栽好梧桐树,自然就能引来“金凤凰”。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相关部门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倡导农民离乡进城工作中要统筹规划,全盘考虑,既要考虑城镇化发展,又要考虑楼市去库存,更要考虑农民利益,切实把农民“离乡进城”这件好事办实办好。广大农民也要克服攀比心理,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慎重决策,无论是在乡在城,都一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吴建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