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中国!农业发展成果尽显国家实力

2022-10-05 11:08:55

中秋回老家时候,遇到同回家过节的李大爷,听村里人讲,李大爷在外承包了几百亩田地,我想着这么多地也忙不过来啊,可真累!谁知李大爷笑呵呵地说:现在种地不累了,都是机械化的,动动手指头就行,那农药都是飞机撒……镰刀锄头换成了大机器,以前,咱种地全靠人力;现在,咱种地有了机器。

机械化发展,使得农民也直起了腰杆。曾经,雨天和妈妈去田里运过稻秧,那个年代还要借助邻居家的牛车运输。国家倡导科技兴农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让农民彻底解放了双手。耕种、收获的时节,只需农机在地里走一圈,农活儿就干完了。

如今,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运输等已是常态,不再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农民彻底从繁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

今年夏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47.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增长1.0%;这一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党的领导。

禾下乘凉不能只是梦,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中国杂交水稻开创者袁隆平生前带领团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3000亿斤,并连续7年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袁老研究的第四代杂交水稻,把光合效率提高30%,产量可达每亩1500公斤。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产量保证了,可是这么多粮食怎么卖出去呢?产销难的问题一直是农户的心头难题。10年前,农户不仅要根据收成,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决定所种的农产品是什么。只有农产品卖得好才会有收益,下一年也就有了基础保障。

以往我们村里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大多是农户自己出售,或者到农贸市场出售。销售方式单一,受天气影响大,销量没有办法保证。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模式的开启,农户开启了网络销售,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由第三方平台进行销售。更有农户开直播,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地看到真实的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加销量。

“互联网+”模式,实现广大消费者与农产品的衔接,打通了农产品与市场的通道。直播到田头,让粮食还没出田地就销售了出去,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户农副产品产销难的问题。

中国农科院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38万亿斤,实现十九连丰。一连串耀眼的成果和数据,勾勒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不断突破。

10月,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回首我们这十年,农业飞速发展、众多重大工程和标志性成果,从不同维度,镌刻下国家发展的坐标。让我们为农业发展点赞、为党的领导点赞、为中国点赞!(谭子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