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窗口服务用语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北京市地方标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规范》近日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我不是说过了吗”等用语则将被列为服务禁忌。从网上的众多跟帖中,不难看出,众多网友对政务服务人员说话态度感同身受,此次规范的出台,不仅受到网友广泛好评,网友也建议全国推广。
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的核心是“政务”,是代表政府部门向民众提供涉公服务,关系到政府形象,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说话”,没有权力违背政府对群众热情周到的服务要求。群众到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是来办事的,不是来受气的,窗口工作人员不光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更是党群干部的纽带,身为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没有资格对老百姓说不客气的话。如何跟老百姓说话、跟老百姓说什么话,不仅体现工作作风,而且体现政府形象。
言为心声,禁止工作人员使用不规范话语,更要建立起持续改变不正确认识的教育和引导机制,让工作人员坚定为民服务的初心。一方面要创新监管机制,要畅通“信、访、网、电”监督举报渠道。另一方面,丰富考核办法。要拓宽考核视野,跟进考核、靠前考核,把考核触角延伸到政务一线、工作现场,把谈话对象扩大到一线群众、服务对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作为政务服务人员,要牢记初心,忠于职守,切实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帮助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实现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李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