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基础 绘基层治理新篇
根深叶茂,路正致远,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于基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基层工作作出指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激活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凝聚合力,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格局。
资金、资产、资源是村集体重要的“家底子”,也是农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立足农村“三资”专项清理,拉紧基层治理工作的“警戒线”,为走好乡村振兴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方位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基础。
强化保障,制度先行。以完善的治理机制,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做支撑,无法带领群众迈出富裕富足的步子。坚持党建引领方向,秉承绣花精神,镇村各级责任分解细化,以清晰工作定位,优化村集体运转方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方能在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过程中,做到疏淤解难,撬动沉积部分,有效整合闲置,顺利收回侵占,充分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为全面提升新农村治理能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解锁基层治理密码,关键在于开展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最广泛,最活跃的社会治理主体。立足民生实际,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牢群众诉求,细化为民服务举措,畅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妥善利用村集体“三资”是惠民利民的有效途径,把“三资”整治成果与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牢记枝叶关情、深化与群众联系,为基层“共治共建共享”作出生动注解。
织密监督网,找准发力点。各地建立起完备的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手段,对村集体“三资”开展登记造册、资金管理、资源整合等业务,让集体资产在开放性平台向阳而生、健康运行,有效避免集体资产再次流失。村集体经济建立起严格督促落实,强化执纪问责的管理机制,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建档立制“管家底”,确保公共资源“收得回、用得好、守得住”,有效地巩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丰厚“家底子”,护航乡村振兴事业稳步前行。
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写好基层治理“大文章”,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经济,需在细微之处下真功夫,瞄准“痛点”,治理“症结”。全面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和乡村治理水平,以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为绘制基层治理新篇提供坚强保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李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