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粒”体现“大民生”,把“中国饭碗”端稳端牢

2022-11-19 10:41:53

在倡导全民节约的时代背景之下,厉行勤俭节约理应成为每个人肩头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国家持续以法律建章立制捍卫民生底线和红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绿色消费、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具体举措,是以“小米粒”牵动“大民生”的生动体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保障粮食安全,不仅仅是将“饭碗”牢牢端稳在中国人的手中,更要珍惜粮食,厉行节俭之风,反对铺张浪费,将其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值得一提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历经艰难险阻将毕生精力用在水稻育种事业之上,于1973年研究出首款杂交水稻,使全国水稻产量增产30%,解决了中国千年的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揽子政策持续出台用以保障粮食安全,投入科技人力,努力将中国人的“饭碗”端稳端牢,实现从吃饱到吃好过渡,颗粒归仓背后满含无数人的辛劳付出。时至今日,我国在粮食保障上仍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着力促进农业发展,保障“三农”,保护耕地,坚守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田,产的是粮食,装的是民生社稷。不断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夯实粮田高产稳产基础,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让生产积极性释放在田间地头。


有荒节约度荒,无荒节约备荒。虽然粮食年年丰收,但没有一粒米是多余的,紧紧绷住粮食节约这根弦,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深植百姓心中,杜绝消费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是关键一环。我国餐饮食物一年的浪费量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深化国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群众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迫在眉睫。


敬天惜粮,保障粮食安全之路道阻且跻,愿广大国民坚决遏制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的良好习惯,牢记“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定不移以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一定能把“中国饭碗”端稳端牢。(李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