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进行了全面擘画。报告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而“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劲引擎。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这10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从5G基站到特高压,从“东数西算”到“强链固链”,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无不瞄准高质量发展。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创造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从历史逻辑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包括我国发展历史在内的各国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发展并非直线上升的机械式发展,而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经济发展过程中,“量”的不断积累最终必然要求“质”的全面提升。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只有尽快地把经济发展从“求量”“求速”的扩张路径转向“求质”“求效”的提升轨道,才能避免落入“发展停滞”陷阱,实现永续发展目标。
当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百万亿元的量级,经济增长实现了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和投资协同拉动的良性循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已十分明显,新发展阶段必须有新的发展方式。坚持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是新时代10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取得的重要经验。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新跨越。
从实践要求而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发展阶段,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仍旧严峻。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的新变局,必须革新发展方式,从而抓住发展新机遇,应对发展新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桎梏,方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和崭新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全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结合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历史特点,与时俱进,把握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规律,两者相得益彰,我们必将以昂扬大姿态,意气风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李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