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纾困“加速跑”,市场主体“活起来”
北京助企纾困“新12条”明确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力稳就业保民生等四个重点方向12条具体措施;上海围绕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出台包括深化准入准营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手续等六大方向的23条具体措施;深圳打出政策“组合拳”,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下尽快恢复生产经营……连日来,各地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推出多项举措精准发力,各类市场主体正在加快恢复活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活力迸发,成为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局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63亿户,相比2012年底的5500万户,净增超1亿户,年平均增幅12%。今天,充满活力的微观市场主体,绘就了磅礴壮观的宏观经济发展图景,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就一定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磅礴力量。
青山常在,生机盎然。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帮助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推动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眼下,让政策措施更注重针对性,精准“滴灌”广大市场主体,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消费,形成强大纾困合力,就一定能实现全年经济发展最好结果。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不过,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特别是在面对三重压力叠加、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背景下,只要我们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勇于面对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让广大市场主体挺得住、过难关,中国经济巨轮一定能在大风大浪中明确方向、笃定前行,为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夯实基础。
助企纾困“加速跑”,市场主体“活起来”。作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细胞”,亿万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力量。抓住当前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打好政策“组合拳”,让宏观政策和微观主体紧密联接,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奋发作为地“活起来”,就一定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更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苏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