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成功申遗,“煮”出中华文化的芬芳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12月12日新华网)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列于“开门七件事”之中,足见茶在百姓生活中的分量。“中国茶”成功申遗实至名归,充分表明了世界对中国茶及茶文化价值的认可,是中国优秀文化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又一重要例证。
“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两三个或三五个好友围着火炉喝茶,“煮茶+烤物”之间把秋冬生活的仪式感拉满,效仿昔日云南“火塘烤茶”之“围炉煮茶”,近年来越发风靡于各大社交平台,当“茶入世遗”遇上“围炉煮茶”,扑面而来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幽香。“竹生空野”“木樨清露”“不知冬”“洛神山楂乌梅水”……传统中国茶与杯装奶茶碰撞,国风满满的新中式茶饮成年轻人消费新宠,这些致敬传统的创新传承里,飘逸着满满的文化自信。
茶,是文化,也是财富;国人饮茶讲究茶道,茶之道蕴含幸福之道。在福建武夷山,在云南普洱,在海南五指山……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助力脱贫攻坚、赋能乡村振兴,一片茶叶搞活一方经济、一缕茶香造福一方百姓,散发沁人幽香的“茶故事”不断续写新篇章。南京雨花茶从业茶农达3万人,年产值达5亿元,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15人,这正是挖掘传承、活化利用非遗资源添彩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一壶热腾腾的茶,“泡”出文化的雅致、生活的雅兴,“煮”出与日俱增的幸福感,漫溢着好日子的芬芳。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早在700多年前意大利诗人但丁就曾写道,“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和天下”“清静和雅”等理念意蕴深厚,传承至今,成为世界珍视的宝贵文化遗产。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贺信指出,“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倡议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倡导和而不同、合作共赢,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茶”有如穿越时空的文化使者,向世界讲述更多更精彩的“中国故事”。(苏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