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凝聚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年伊始,据《新华社》记者走访基层一线发现,无论是江苏省江阴市长江村码头上设备的安装调式,还是浙江省三门县探索搭建“助共体”数字平台,或是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的和苑小区旧貌换新颜,全国各地各部门正在更多方面、更多领域发力,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务实举措不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必将为人民幸福持续加力,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创造出明天更加美好的生活。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从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到为困难群体代缴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从允许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延期还本付息,到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惠及1.3亿多退休人员……回顾2022年,面对疫情多发散发和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尽最大努力做好就业、社会保障、贫困群众帮扶等方面的工作,我国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展望2023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增”进最广大群众民生福祉,让一项项举措更加温暖人心,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谋幸福、让群众享公平,必将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改善既反映着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更连接着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今天的中国,随着疫情防控转段,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各项举措牵动人心。无论是“敲门行动”送“健康爱心包”,还是发热门诊应开尽开,或是核酸采样舱转为“发热诊疗站”,抑或是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各地针对疫情新形势新问题和群众诉求,采取了一系列便捷惠民的新举措,极大程度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好地回应了群众合理诉求。迈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聚焦“急难愁盼”,着力打通民生痛点的“最后一公里”,就一定能最大程度激发斗志、最大范围凝聚力量,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更上一层楼。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天的中国,“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价值不言而喻。同时,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决心和能力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前进的道路上尽管有压力、有挑战,但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更大发展成就,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就一定能更好地为百姓的生活安康保驾护航。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新的一年,始终锚定民生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于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国之大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一定能让每个人的日子都更有奔头盼头,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苏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