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为民”土壤,让主题教育“落地生花”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培训会议4月4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主题教育,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人民幸福作为重要施政目标,从“两不愁三保障”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让老百姓“吃得饱”到“吃得好”,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都在持续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从革命时期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抛头颅洒热血,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蒸蒸日上登上世界舞台,再到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刻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民同心。
开展主题教育,需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耕“为民”土壤,把各项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做到位,始终厚植为民情怀、永葆为民初心、坚定为民信念,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以“身入”和“深入”掌握群众的“心愿清单”和“问题清单”,做到民心民意知之深,公与私之间分得清,将为民情怀融入具体行动,时刻牢记“不为民做主、不如卖红薯”的训诫,时刻铭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教诲,时刻保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的坚守,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方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朝着为民造福的目标砥砺前行,纵使经历磨难和挫折,经受考验和逆境,依然行路不辍、耕耘不止。“人民”二字有着重若千钧的分量,“为民”二字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名片。开展主题教育,先要摆正“人民勤务员”的角色,放下身段、俯下身子,始终以无我的状态,发扬三牛精神,面朝黄土背朝天,深入民生一线、田间地头,以入木三分替代走马看花,在实地访谈、设身处地中建立起与基层群众的鱼水之情,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走进群众“心坎上”,成为群众“贴心人”。
“一切为了人民”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岗位上的履职尽责,关键时刻的行动抉择,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把群众的事作为头等大事,是割舍不断的绵绵情怀,是倾心相助的深情厚谊,用“无我”之境界面对群众和基层,真正践行不负人民的为民初心。“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生逢其时,踔厉奋发。我们要立志成为人民群众的“护航员”,紧贴“百姓心”、顺应“民之盼”,朝着民之所盼的方向“奋力奔跑”,就要有拼搏不止、奋斗不息,练就坚如磐石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在行进的征程上,要保持心态上毫不懈怠,姿态上勇往直前,将困难踩在脚底,将难关一一攻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锁定目标不放松,牢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忧,我必念之”,做到“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行则必至,使命必达”,以百姓心为心,将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期盼的事业之中,让主题教育“落地生花”。(校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