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活“溱潼会船” 让非遗文化浸润江苏大地

2023-04-12 10:37:08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暨2023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开幕。开幕式上,500多条船只和上万名会船选手云集江苏溱湖,气势磅礴的水上表演为近10万名中外游客献上一场视觉盛宴。(4月11日人民日报)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在神州大地,散落着无数的文化瑰宝,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灵魂所在。走进江苏,“溱潼会船”是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据了解,溱潼会船由南宋相沿至今,历经数百年传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古老的非遗文化,以活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创新创造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焕发崭新光芒,浸润江苏大地,激荡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好文化,值得传扬,更值得传承。“溱潼会船”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非遗宝贝”,关键在为 “绝活”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让非遗文化在历史前行中接续不断、历久弥新,关键在讲好非遗故事,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向往非遗,当好新时代的非遗传人,勇担延续历史文脉的时代使命,在苦练技艺、创新创造中,注入更多青春元素,既让“溱潼会船”在前行的路上焕发新活力,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江苏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非遗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历史的长河中,善于创新、勇于革新,方能让非遗文化“活起来”“鲜起来”“潮起来”。“溱潼会船”要在新时代体现新内涵,尤其需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让更多的人在这里了解“活着”的文化,了解多彩的城市,方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新机遇、新契机,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非遗文化,既是精神的体现,也带来物质的改变。信息化时代,当“直播带景”“直播带货”成为一种新潮流,也拓宽了非遗文化的宣传渠道,推动“溱潼会船”快速出圈,让“软实力”变成了“硬支撑”。以“溱潼会船”为支点,彰显水乡自然生态之美、人文风情之美、旅游景观之美、会船民俗之美,创新“旅游+节庆”“旅游+经贸”“旅游+康养”“旅游+文化”四大类,在花式宣传中,让非遗文化不止于视觉盛宴,更促进消费、带动发展,以非遗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江苏徐州潘安湖街道马庄村的中药香包,传统戏剧昆曲、苏剧、扬剧,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秦淮灯会……丰富的非遗文化,是江苏的文化自信,也是发展资源,让乡土文化活下来、传下去,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文创赋能,实现跨界融合,更好展现非遗文化的时代魅力和风采,在玩活“溱潼会船”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李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