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末梢”变“惠民前哨”
江苏淮安立足“盱眙龙虾”这一金字招牌,成立龙虾产业党工委,依托龙虾产业集团和盱眙龙虾旗舰店,实现了以党建工作助力龙虾产业连锁化经营和实体化发展能力的提升;苏州望亭迎湖村走“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探索乡村振兴“升级版”,形成高质量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良好态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说到底还是为了惠民利民。抓党建促惠民就是将党组织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始终将人民“置顶”,把工作聚焦在凝聚民心、带民增收、改善民生上,将“基层末梢”打造成“惠民前哨”,以党建强劲动力引领惠民“加速跑”。
党建工作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惠民为民的“一线指挥部”“群众工作部”,才能为基层发展凝聚力量。基层强不强,组织是保障。基层党组织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应树立大抓基层、抓好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各项惠民决策部署落地生效。“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民生琐事繁杂,应充分用好基层党员这一“桥梁纽带”,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上报给组织,切实把准群众的“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想要将党组织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给群众,还需将更多资源下沉基层一线,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一方水土,孕育着“不可貌相”的资源,养一方百姓。产业兴,百姓富,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是党建惠民的关键环节,加快基层产业发展,为“党建惠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做亮“土特产”文章,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打造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名优物产。做优“新业态”培育,多在融合上下功夫、在业态上开新路,从源头种养延伸至加工分选、仓储保鲜、包装运输、电商销售等多个环节,从深耕一产拓展至三产融合,将“原汁原味”蝶变成“多汁多味”。做实“共同体”致富,由支部牵头,在基础设施、用品用料等生产要素相同或相似部分统一部署、科学规划,通过整体统筹、牵线搭桥等举措实现强村带弱村、强户帮弱户,以此放大产业矩阵辐射效应。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建惠民”就是既要抓好乡村建设、政策落实等民生大事,又要抓好柴米油盐、细枝末节的民生小事,不喊“空口号”,不搞“花架子”,让“纸上”决策落到基层“地上”,走进百姓“心田”。重点关注“一老一幼”等特殊群体,制定需求清单,针对性开展便民利民、扶危济困、社会保障等服务,让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与时俱进,以“吾将上下而求索”之精神气探索惠民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村党组织和网格,健全完善方便快捷的服务渠道,切实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人民“答卷人”。(霍一君 苏君)
最新评论